北京
定位城市:北京
猫眼电影 > 热点 > 资讯正文

《烈焰危情》或将引领中国消防电影新模式

猫眼电影   2021-05-26 10:20   4431

——用“日常叙事”模式讲述常人消防员的精彩故事


今年6月是第2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社会各界展开了多种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确保全国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这其中“消防电影”是最容易触达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一种宣传手段。广大人民观众可以在“娱乐放松”的氛围下,了解和吸收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纠正消防安全观念。从而减少火灾隐患,尽量避免火灾发生,减少因火灾造成的损失与牺牲。因此,组织观看“消防题材的电影”,是一种“寓教于乐”,最容易被接受,也是效果最好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之一。



近年来,消防题材的电影如《救火英雄》、《逃出生天》、《烈火英雄》等,是上映一部火一部。但是商业投资的消防电影的产量却一直很低,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投资成本高,二是拍摄难度大,三是审批流程繁琐,四是拍摄角度雷同度高。


所谓拍摄角度雷同,首先让我们回想一下以往消防题材电影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震撼的火场效果”和“悲壮的救火英雄人物”。因为他们都是采用了“火场叙事”的模式拍摄:以一场灾难级别的火灾为中心,围绕火灾发生发展及扑救的过程表现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灭火救人的英勇行为。营造火灾现场感、展现现场危险及消防队员灭火救人过程是此类影片的核心。其实以往这些影片能够承载的消防知识和防火安全教育是有限的,严格意义上说观众看到的是一部精彩的“灾难动作片”,只是视觉感官上的冲击,并不会引人深思。


5月28日全国上映的电影《烈焰危情》另辟蹊径,选择“防火”作为切入口,积极探索消防电影“日常叙事”的新模式。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烈焰危情》没有概念化的去诠释生活,而是围绕着消防安全检查展开叙事,巧妙地运用误会、巧合、夸张等喜剧手法,以真实生动的情节、细节去结构故事,塑造人物。



影片中随着消防检查和整改的执法流程,逐步推进剧情的发展,融入了大量消防知识,但丝毫不影响故事的精彩,整体的可看性很强,有很多以往消防电影看不到的消防员的日常。人物也一改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更加日常生活化。台词也更加口语,片中每个小人物都反映了不同的消防观念。对于消防检查和整改,有的人认为是“婆婆妈妈的琐事”,有的人认为是“在找茬”,还有的人认为是“没事找事”,站在人物各自角度上,他们说的都是真心话。但是呈现在大荧幕上,观众从宏观视角上去看,自己就能发现“这些错误的消防观念”是不对的。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评论与交流委员会主任周文萍教授观看完电影《烈焰危情》后,总结了消防电影“日常叙事”新模式的四个显著变化:


一是叙事重心由“消”到“防”,重点呈现消防人员工作的日常。


二是人物形象由英雄转向了常人。


三是叙事风格由惊险紧张转向轻松有趣。


四是场景表现由注重视觉奇观转向注重内在张力。


两相比较,“火场叙事”消防电影无疑冲突更激烈、人物更英勇,场景也更壮观,但其内容终究是人们并不希望在生活中遇到的灾难。《烈焰危情》般“日常叙事”消防电影的出现提醒了人们:“消防消防,首先是防”。只有做好消防的日常,才能避免现实的“火场”。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艺术顾问祁海表示,《烈焰危情》突破了近几年消防题材影片的固有模式,对于宣传防火具有教育和启发意义,是一部兼具社会性和趣味性的影片。



《烈焰危情》开辟了消防电影“日常叙事”的模式,以“主旋律轻喜剧”的思路,把爱情、亲情、友情、年轻族、烟火气生活深度融入,让观众在笑声中有所思考。观众们以轻松娱乐的心态观影,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消防安全知识,提升了消防安全意识,纠正了对防火安全检查的误解和偏见。从防火安全宣传的作用上去评价,电影《烈焰危情》必然是成功的,一定会获得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今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不妨带着家人和员工走进影院,一起去看电影《烈焰危情》,看一看发生在消防员日常中发生的精彩故事。



作者:谦溢文化


参考资料:《“火场叙事”与“日常叙事”:消防电影的两种叙事模式》,作者:周文萍(广州大学副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评论与交流委员会主任),这篇文章2021年4月28日首次发表到《中国电影报》随后5月7日被转载到《学习强国》。原文链接:http://chinafilmnews.cn/Html/2021-04-28/6143.html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