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定位城市:北京
猫眼电影 > 热点 > 资讯正文

淡淡乡愁浓浓情——电影《最后的心事》观后感

猫眼电影   10-12 10:19   49

塔可夫斯基的《乡愁》不同,电影《最后的心事》说的是我们普通人身边的事。这部由年轻女导演龚洵编剧并执导,姚未平、杨媛之主演的现实题材作品,围绕女儿陪年迈父亲回乡、探亲——完成老人最后的“心事”,喃喃诉说乡情、亲情、世故人情。


离开家乡很久了,老人想家了。那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想念。这些,影片通过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的种种落寞和焦虑,首先做了描述和铺垫。然而,一旦踏上回乡的路,老人却精神面貌大变,像换了一个人。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当年我也曾像影片中的晓红一样陪父亲回老家,父亲站在老宅前的那种表情,父亲和乡人交谈时的那种兴奋,一幅一幅和这位回乡老人的画面交织、萦绕,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思乡心切,老泪纵横”这八个字的内在含义。


影片中的家乡山美水美,但同时,偶有人车来往的山间公路,湖水、机动船和悬索桥,灌木、杂草和小块农田,还有矗立在山坡上的一户一户的土坯老宅,充满了烟火气——影片把观众从喧闹的都市带到这恬静的乡野,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真实、自然、美丽的家乡意象。我们也许走过无数的风景区,有的还去过外国很多优美的地方,但是家乡的美永远不可替代——那里有乡亲,有乡音,有老宅,有“养活我们的土地”。就在这个浓浓的乡情氛围中,回乡的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躁、不紧不慢,然而却是如歌如咏、如泣如诉。


影片用大段篇幅讲述在回乡途中,一老一少一起探望生活窘迫的二叔,病入膏肓的幺叔,和曾经伤害过他们的姑姑。这三个“各有各的难处”的亲人,是弱势群体的代表。老话讲“穷在闹市无人问”,这对父女对这些亲人的关心和挂念、宽容和理解,正是影片想重点表达的我们对待亲人的应有的态度。从抵触、不理解,一直到最后的释怀、感动,女儿感悟乡情和亲情的心路历程,更是影片想体现的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父亲对在外打拼的女儿的鼓励和支持,同样在屏幕间一一体现。女儿经过这趟旅途精神得到升华。


家乡是什么?亲情是什么?思乡是什么样子的?这部影片,最能引起思乡人的共鸣。有人说过,乡愁是一种最高贵的痛苦。整部片子一直弥漫着淡淡的乡愁——直到父女乘船离开。在家乡,老人如愿请人给自己打了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横亘在老宅内,肃穆而庄严,象征老人在垂垂老矣、人生大幕即将落下的苍凉时刻,对叶落归根、融入家乡故土的渴望,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淡定和从容。家乡是心灵港湾,家乡是精神藉慰。影片借此表达老人对家乡的无限依恋,让人泪目。


也许有人会以为影片情节简单,然而我认为,正如电影中隐含的那句台词,“看似平淡”,其实不然。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著名的文学评语——语淡而味终不薄。在娱乐大片流行的当下,这一类的作品,更值得电影人去开拓、去努力,也同样值得我们观影人去欣赏、去品味。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