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定位城市:北京
猫眼电影 > 热点 > 资讯正文

电影《你是我的英雄》研讨会在京举行

猫眼电影   05-22 10:00   886

日前,电影《你是我的英雄》研讨会在京举行。影片以福建省一支由普通人组成、坚持了20年的民间公益救援队为原型,讲述来自各行各业、身份背景各不相同的救援队员如何完成一次次惊心动魄而又温暖人心的救援行动,展示了当代平凡的中国人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发光发热、志愿奉献、守望相助的动人图景。研讨会上影视专家齐聚一堂,高度评价了《你是我的英雄》在题材处理、影像创作、类型化表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电影在类似题材类型上进一步深化拓展的可能。影片现正全国院线热映中。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中宣部电影剧本中心副主任秦振贵,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文联电影与艺术中心网络信息处兼电影理论研究处处长王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索亚斌作研讨发言,畅谈观影感受与创作建议。主创代表导演范元、演员丁柳元参加研讨会并分享了创作时的心路历程。研讨会由《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主持。

 


来自四川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委宣传部,出品方峨眉电影集团、福建电影制片厂、湖北长江电影集团、江西星河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发行方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参与研讨会并发表观点。

 


韩梅:“让美产生美的共振,让善良产生善良的共振,是出品方的责任,也是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

影片自立项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峨眉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梅表示,这支队伍践行了习总书记所讲的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博爱善良、利他助人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普通人群像,把当代普通中国人的精气神展现出来,被更多人看到。让美产生美的共振,让善良产生善良的共振,是我们作为出品方的责任,也是我们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

 


范元:“这是一部阳光的作品,表达了我们社会最需要的一种精神。”

导演范元回忆了影片的创作过程。他与人物原型深入接触,也参与了救援队的日常训练,参与了真实救援。通过扎实的实地调研和人物访谈,他切实地体会到救援队员们朴素动人的人生观和坚定而温暖的信念,并将之融入到电影的创作中。导演表示,他从前拍的电影比较沉重,而《你是我的英雄》是一个阳光的作品,表达了当下社会最需要的一种精神。

 


丁柳元:“他们是当代雷锋,能够饰演他们三生有幸。”

出演影片的演员丁柳元认为,这群救援队员是当代的雷锋,他们无怨无悔、志愿无偿地帮助命悬一线的人,他们的所有崇高,所有的信念,都凝结在攀登每一级台阶时流下的汗水里,能够饰演他们是三生有幸。她也因为出演这部电影,感受到和平年代里生死之交间超乎寻常的深厚感情。

 


张丕民:“《你是我的英雄》完全可以在国际上进行交流。”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表示,《你是我的英雄》回应了当今时代的呼唤,有国际性,自身的完成度又比较高,是时代需要的电影。他尤其强调了影片的国际性,认为志愿者这个话题是国际性的话题,在国际上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他们对人类、对自己的职业和对身边的人,都有一种关爱;《你是我的英雄》在选题上已经具有外向型的底色,完全可以在国际上进行交流。他认为越是经济发展快,越需要更多这样有血有肉的人物来感动我们,让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人理解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

 


秦振贵:“这是一个值得的选题,这是一群值得歌颂的人物,这是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

中宣部电影剧本中心副主任秦振贵总结了三个关键字:“值得”“丰富”“真实”。他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的选题,这是一群值得去歌颂的人物,这是一种值得歌颂和传承的精神。而影片在角色所涵盖的人群、展示的救援方式等方面,都考虑到了丰富的维度。更值得强调的是影片的真实性,它很好地描绘出了来源于生活的质感。

 


尹鸿:“这支救援队比‘助人为乐’更进一步,是‘救人为乐’。”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强调这支救援队比“助人为乐”更进一步,是“救人为乐”。救人于水火的题材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危机感,为故事的强度、人物的深度、视听的冲击、价值观的选择提供了创作基础。

 


皇甫宜川:“陈永胜演出了一个经得起摔打的当代年轻人。”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肯定了影片对人物“既复杂又单纯”的形象塑造,认为它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复杂一面和精神追求的纯粹一面。与此同时,他也特别提出,陈永胜所饰演的男主角,立住了一个经得住生活摔打的当代青年人,很有观照当下的意义。

 


康伟:“《你是我的英雄》达成了一种亲切感和崇高感交织的语态。”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你是我的英雄》达成了一种亲切感与崇高感交织的语态,将中国文化语境里代表崇高精神的“英雄”一词,缀以带有浓烈个人情感认同的前缀“我的”,从片名到整部电影都呈现出了特别浓郁的艺术味道。他同时表示,影片在呈现一群生动感人的鲜活人物形象的同时,实现了灾难片的类型表达。

 


张卫:“这是从《被告山杠爷》《吴二哥请神》延续过来的民间人自我肯定的一种方法。”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结合导演范元之前的作品《被告山杠爷》《吴二哥请神》,纵深讨论了《你是我的英雄》的扎根于民间的视角。在他看来,一些人物身上有导演之前作品中人物的影子。他们的灵魂无处安放,不被人肯定,甚至是走入了绝境。在极端的条件下,他们仍然选择去帮助别人,是因为帮助别人是他们对自己肯定的唯一一种方法。他将之称为“从《被告山杠爷》《吴二哥请神》延续过来的民间人自我肯定的一种方法”。

 


左衡:“它在准类型探索上有升级的功劳。”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刚看到片中的第一场救援戏就很激动,盛赞其“惊心动魄”。认为影片很好地融入了类型元素,顺应艺术创作规律,讲述人类所关心的故事,把扣人心弦与精彩好看放在第一位。他进一步联想到世界先进灾难片的一些经验,认为这部影片为中国电影在这类题材上积累了一定的工业经验,也在准类型探索上做出了升级。

 


索亚斌:“不是远方才有诗,不是身边只有苟且,对生活不苟且也有很多选择和可能。”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索亚斌还特别提及了影片对福州这个空间的展现和处理,认为它人间烟火气和自然风光的结合很独特。他非常喜欢片中刘佩琦老师的台词“年轻真好,活着真好”,他认为其中的“活着”不是苟且的,而是可以为自己做出更多选择,为生活中的苦难找到一种超越的方法,让自己的精神有寄托,让自己的价值和幸福感有踏实的来源。他认为电影为我们当下的生活提供了一种示范,展示了更多样的人生选择,不是远方才有诗,不是身边只有苟且,对生活不苟且的选择也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王纯:“我觉得它像《侠客行》,这些人身上有当代侠的精神。”

中国文联电影与艺术中心网络信息处兼电影理论研究处处长王纯将《你是我的英雄》比作“当代的《侠客行》”,认为人物身上有当代侠的精神。她觉得之前拍侠的故事都发生在古代,但实际上仗剑天涯的侠文化和侠义精神已经融入了我们中国人的血脉和基因中;影片中的男主角就很有侠者风范,包括片中其他的志愿者与“中国第一侠”墨子的精神某个侧面都是吻合的。

 

《你是我的英雄》由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福州古厝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长江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影视硅谷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体育局、四川传媒学院任联合摄制单位。影片由范元执导,陈永胜、林博洋、邵兵、丁柳元等主演。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