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定位城市:北京
猫眼电影 > 热点 > 资讯正文

《孔秀》武汉路演|著名作家李修文评价:“静水深流,余味悠长”

猫眼电影   03-06 10:49   692

3月4日晚,导演王超、主演沈诗雨携新作《孔秀》来到武汉,现场邀请到了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与主创进行映后对谈。当天出席的嘉宾还有著名诗人张执浩,著名文学评论家梁艳萍,著名网络作家、编剧匪我思存(艾晶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等。除了导演与嘉宾的精彩对话外,现场的观众也积极分享了他们对电影的感悟。尽管交流时间有限,但所有关于电影的思考与感受将在银幕外继续陪伴、影响着每一个人。

(武汉路演对谈现场)

“我的第三部电影《江城夏日》就是在武汉拍的,我的另一部电影《寻找罗麦》也是武汉的公司投资的,所以我和武汉这座城市之间是很有缘分的”,导演王超在开场时感慨道。《孔秀》是王超导演的第九部电影作品,也是其第一次尝试创作年代戏,“我是64年生人,我们这一代怎样去触摸和理解那个年代,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方式”,王超导演这样说道。秉持着这一理念,导演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去回溯他的成长历程,展现那个时代下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就在这时,导演遇见了小说《梦》。这部由工人作家张秀珍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给到了王超“一个比较稳妥的视角,切入到一位女性的生活中,展现一个生命的成长”,并最终呈现一个时代的缩影。

 

 

(武汉路演对谈现场,从左至右依次为:王超、李修文)

从小说到电影,跨媒介改编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作家李修文对此讲道:“有时候我觉得文学性或者戏剧性过于强烈,可能对电影这样一门有主体性的艺术来说是一种伤害。(电影)最终是创作者想要展现和讲述的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经由他们的风格表现),构成了电影的主体性。这是一个创作者最弥足珍贵的、不能被他人取代的地方。”但显然,《孔秀》的改编是成功的。“我用了小说不到三分之一的内容,余下的是靠我的经验和想象进行延展的,”导演说道,“事实上,我是借助这个小说来构建我心中的孔秀。孔秀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也包含了我自己的精神性,我们是一起生长的。”

 

(正在对谈的王超导演)

“一位拿着摄影机写作的作者性导演”,这是李修文老师对王超导演的评价。这种作者性背后,既包含了导演在创作上的积累;也反映了其始终关注现实生活,在行进中持续反思与成长的重要品质。李老师在影片里看到了导演过往风格的承继,他总结为“一如既往的静水深流”;“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东西。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改编,莫如说是他自己发现的一个孔秀,孔秀身上是具有某种现代性的。导演(在电影中)也给出了一些非常深刻的问题,比如她有可能通向的自我解放到底在哪里?她的命运与尊严依附在什么上?她是否要寻找别的目标才能确立自己的存在?……而电影停止的地方,其实就是观众创作开始的地方。”

(正在对谈的李修文)

现场有观众评论道:“(电影)与其说是一部女人的心灵史,倒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觉得影片中有很多(现在看来)不合理的东西,但它却是完全符合那个时代的。”还有观众疑惑孔秀最后烧掉了稿纸是否暗含着一种妥协与放弃?对此,导演坚定地回答道:“不,这恰恰是她的坚持和反思。她想要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命运,她会一直写下去。”观众对一部作品丰富的感受与读解是每一位创作者乐于见到的,银幕内外观点的碰撞所形成的回响也必然拓宽作品的维度,并最终延展电影的艺术生命。

(在路演现场发言的主演沈诗雨)

 

作者:周欣宜、高腕濛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