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定位城市:北京
猫眼电影 > 热点 > 资讯正文

艺术同样需要“请进来,走出去” 《当爱已成往事》彰显文化自信

猫眼电影   2021-01-19 15:43   4206


2021年1月16日晚,“点唱机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在深圳为2020巡演画上圆满句号,本年度的主题是“平凡人的不凡之年”,而在一年前,该剧的2019巡演也是在这里顺利收官。这里是终点,更是起点,虽然《当爱已成往事》刚刚收官,却已经不由得让人期待起下一轮2021的全国甚至全球巡演。

 

好作品是经得起无数次锤炼打磨,更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有李宗盛诸多的经典音乐作品为内核,又邀请到重磅的国际主创阵容加盟,如今经过了2019及2020两个年度巡演,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与调整中,愈发趋于完美。

 

从百老汇汲取国际创作经验

 

从《当爱已成往事》的创作理念和作品质量上看,该剧是很努力地在向世界音乐剧的殿堂——百老汇靠近。毕竟,如今的百老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代表了国际最顶级的音乐剧产业。

 

一直以来,在百老汇同期上演的剧目就有几十种,其中以《悲惨世界》、《歌剧魅影》、《西贡小姐》、《国王与我》、《美女与野兽》等等剧目最为出色。这些剧目,往往是一演就是七八年,有的甚至十几年。同时,这些经典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在百老汇的剧场中演出,也会通过巡演将精彩的作品带到世界各地,中国观众也有幸在家门口欣赏过多部百老汇佳作,只不过我们能亲临的表演,有的是百老汇原班人马的演出,有的则是本土化之后的版本。

 

如今已经在国内进行了两年巡演的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是典型的“点唱机音乐剧”,这种形式就是运用单一歌手或团体的作品,搭配戏剧文本,以音乐剧表演的形式来制作的全新作品,比如对国人而言相当熟悉的《妈妈咪呀!》、《雨中曲》、《红磨坊》、《泽西男孩》等等,都是属于该范畴,这种形式,在国际音乐剧舞台常见,但内地并不多,能被公众记忆的,还包括同样由《当爱已成往事》的制作方“环球百老汇”制作的汇集周杰伦经典作品的音乐剧《不能说的秘密》。两部作品从制作到内容都美轮美奂,被誉为“行走的百老汇”,也验证了制作公司的精品追求被认可和肯定。


探索属于中国的音乐剧产业模式

 

中国的音乐剧产业起步晚、起点低,至今也没有形成可观的产业规模和受众群体,而《当爱已成往事》从起步便向国际水准靠拢,便向成功经验借鉴,这本身就让作品拥有更高的艺术水准和更强的商业属性。

 

《当爱已成往事》的音乐和故事是中国的,但是创作团队却是非常国际的,该剧由曾获托尼奖的百老汇导演John Rando倾力执导,并参与编剧工作,其他大师级幕后阵容还包括多次获得托尼奖最佳灯光设计提名Japhy Weideman受邀为该音乐剧进行灯光设计,曾凭借《长靴皇后》获得托尼奖最佳音响设计奖John Shivers和百老汇著名音响设计David Patridga受邀进行音响设计……以及众多的亚洲顶尖音乐人、创作人,都让业界看到《当爱已成往事》的野心所在——打造堪比百老汇的国际一流音乐剧作品。

 

不仅幕后阵容,在《当爱已成往事》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国际顶级音乐剧的创作手法与艺术处理,包括说过的“点读机”的创作形式,以及年度化全国巡演的计划,不停进行自我修订的升级过程等等,比如从1.0到2.0,就经过了长达180天的磨练调整,让这部作品得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作品质量在提升,观众二刷甚至N刷,也能持续收获愉悦享受与新鲜感,而这样的进阶,未来仍然会继续,或许将有3.0、4.0等更多的升级版本出现,这也是《当爱已成往事》旺盛创作热情与持久生命力所在。

 


用过硬的品质,打造国家文化的名片

 

对于中国的剧作人而言,“请进来”和“走出去”无疑同样重要,从《当爱已成往事》这部作品来看,更是对于中国原创音乐剧产业的创作及运营模式,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探索。

 

自2014年立项,开始剧本创作,到2019年11月开启首轮巡演,至如今2.0版本第二轮巡演落幕,六轮工作坊、数不清的剧本朗读会,一次次的联排……历经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成功破局出圈,在国内掀起“点唱机音乐剧”的风潮。《当爱已成往事》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归根结底,将是一部由中国走向世界的音乐剧精品。

 

或许,剧作方已经做好的世界巡演的准备,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疫情原因,不得不等待可以畅行的机会,而2020年巡演的主题“平凡人的不凡之年”,也确实让我们从剧组的行动中,感受到他们的奉献与担当,感受到了《当爱已经往事》不凡的艺术魅力。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当爱已成往事》,将当代中国爱情故事,与中国经典流行音乐进行结合,用国际化的普世视角,与世界最通用的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个完全中国式的爱情故事,这是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更是文化自信的输出,《当爱已成往事》演出后好评如潮,市场反响热烈,被赞“当代中国文化的名片”,彰显着文化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