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定位城市:北京
猫眼电影 > 热点 > 资讯正文

爸爸是县长,而她是留守儿童!《樵夫·廖俊波》看完让人沉默

猫眼电影   2019-09-05 22:53   12074

2001年的《李卫当官》讲述了苏北最穷县令李卫运用机智造福百姓的故事,该剧播出后红透半边天,是一代年轻人的回忆;今年9月6日的上映《樵夫·廖俊波》也是将目光对准了县基层干部。而这一次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还原了有血有肉的人。片中通过最穷县县长廖俊波的“忠诚、干净、担当”,打动了人心,让观者真切感受到了人格力量。

在这部视为人物传记的电影中,关于人物的丰功伟烈事迹极少,大部分是一道又一道坎,解决了困境又有下一个困境等着。比如,在森林救火那段情节,经过一天一夜的灭火,很多人或躺或卧,廖俊波为了给大伙解乏,挺着疲惫站起来给大伙讲笑话,他是一个有情趣且有感染力 。他普通吗,这样的人格注定不普通!

在电影开始,廖俊波为了改变百姓的生活,放弃了大城市的职业”,通过后续剧情不断的进展,廖俊波的事迹也越来越清晰,修路、拉企业投资、让出外打工的青年留在镇里等一系列枯燥又推动工作,方方面面的实事让人心生敬意。廖俊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即使当了村干部后也是普普通通的毕业生,但他内心始终有强烈的公仆情怀和勇敢担当的人格,无论多少困难始终将“初心”二字挂在心中。虽说:“千秋大业壶茶”。然而很多改变未来的人在历史的长河里也是默默无闻的。比如女儿和廖俊波的对话也给观众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说:“爸爸,你是县里最大的吗?”他说:“我是为所有人服务的人”。你想让世界怎么看你,你就做什么样的人回报这个世界 。

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干干净净,这十二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一辈子难于登天。镜头有一处女儿和妈妈的对话,看似非常搞笑,但特别心碎。女儿说:“妈妈我是留守儿童!”妈妈看着她,觉得她是在开玩笑。当女儿把“留守儿童”的定义读出来的时候,连妈妈都沉默了。我们能看到这个家庭有着无奈和向往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她们既希望爸爸是最棒的,又向往普通人的人间烟火。

其实小编最难忘的是片尾的彩蛋,一个获得专利的百姓。作为一个县长,廖俊波不仅关心经济、环境,也关心百姓的一点一滴。有一次他在一个摊位吃过东西,发现小吃不错,是当地的特色,遗憾的是这个一个小吃摊没有申请文化遗产,他指导并帮助了这个摊主。这项荣誉足以让辛苦一辈子的人始终有自豪感,这些细小的人文关注是需要情怀来滋养的。

电影《樵夫·廖俊波》的接地气之处就是情节着眼于生活化。电影没有用大主题、大篇幅去讲为什么他优秀,而是用了一段段廖俊波生活经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比如,有一次他在视察过程,突然山坡石头滚下,当时他就腿软了!没有人想为事业付出生命的代价,做到无愧于时代就很让人心生敬佩。差点被石头砸死的他,回到家里一脸灰尘和狼狈,只有家人能看得见。这件小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前,多少次迎难而上,他没有退却,因为心中有理想,远方有百姓。而,想到有一天如果生命不在,最辜负的是家人,他满脸愧色。他跟媳妇说今天加两个菜,内心实则为了捡到一命庆幸。每个行业都不是高枕无忧的,县长也没有我们想象的容易。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理想,有过热血,但很多人无法坚持到最后一刻,更多的是坚持不过最难的一刻,最后妥协了。北漂房租高,找不到男朋友,你们回家了;家里挣钱少,实现不了理想,你们去打工;回不去的家,留不下的北京,你们又迷茫了。《樵夫·廖俊波》不光是讲一个人物的传迹,而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见贤思齐的正能量,觉悟和意识是破解难题的唯一法宝,在这之前,坚持是支撑你走到理想的唯一途径。

不浮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才是真正的公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廖俊波一生的信念。在真情和实绩面前,他无愧于灵魂,无愧于这个新的时代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