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定位城市:北京
猫眼电影 > 热点 > 资讯正文

专访《一吻定情》导演陈玉珊:感情戏最后致胜的还是真诚

猫眼电影   2019-02-22 12:47   5281

提起陈玉珊,大家首先会想到两个闪闪发光的头衔——“台湾偶像剧教母”和“少女心收割机”,以及林立在她身后的23部热播偶像剧。最著名的一部《命中注定我爱你》,更是凭借单集平均 10.91% 的收视率、将近200%的投资回报率,荣膺台湾电视史上之最。

 

但数字和标签终究没有温度。

 

从职业生涯的第一部作品(2001年《薰衣草》)至今,陈玉珊驰骋影视界已经18年,对于偶像剧的把控几乎没有敌手,这种百战百胜的成功经历,显然不能被几个溢美之词简单概括。敲碎包在她身上的那层扁平的外壳,真实的陈玉珊又会是什么样子?

 

今年情人节,陈玉珊带来了继《我的少女时代》之后,第二部亲自执导的电影作品——《一吻定情》。以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来看,《一吻定情》称得上是她职业生涯的“成人礼”。透过挖掘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或许能对陈玉珊所向披靡的人生有所注解。

独特性:江直树从来都不会高冷,

原湘琴的人生就是在追星

 

《一吻定情》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多田薰的作品《淘气小亲亲》(イタズラなKiss),全球累计发售3000万册,被誉为“恋爱圣经”。此次被搬上大银幕之前,已经在世界各地真人影视化了7次,不乏柏原崇与佐藤蓝子、林依晨与郑元畅这样深入人心的经典CP。

 

对于创作者而言,越是有珠玉在前,改编起来愈发棘手。去年7月,第一次有消息传出, 电影版《一吻定情》将由王大陆饰演江直树、林允饰演原湘琴,就遭到了不少网友反对。在他们看来,两个演员的气质与角色相去甚远,很难准确诠释高冷男神与蠢萌少女。

 

但越是面对艰难的挑战,陈玉珊越不会“人云亦云”,而是扎进原著漫画,从头挖掘人物。在她看来,江直树从来是不会高冷的人,“他在漫画最后是个关心儿童的医生,你觉得会去当儿科医生的人,他会高冷吗?”陈玉珊给出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解释:“或许只是懒得讲话”。

 

世人眼中天才的形象有很多种,既有福尔摩斯那样“碎嘴型”选手,也有江直树这样“惜字型”选手。“他开始跟你讲第一句,就猜得到你第十句要讲什么,他跟你聊什么天,所以他就没什么台词”,在陈玉珊的理解中,这才是直树看起来很孤寂的原因。

 

虽然在学校里,江直树是别人眼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霸校草;但是回到家里,他却是父母兄弟眼里孝顺的孩子和温暖的哥哥,也会为了让家人开心,不惜臭着脸大跳舞娘。这种不同视角下的反差,才让人物形象立体起来,角色性格中更多了一份可爱。

 

也恰恰是这份动人的可爱,让人看到了江直树与王大陆共通的地方。而原湘琴的出现,赋予了这个人物成长弧光。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来说,“你就是我人生的偏差值”,明明是个一事无成的笨蛋,却能在直树陷入迷茫无助的时候,给他最大的支持,成为他人生的指引。

 

两个人的关系,从仰望到被仰望到相知相惜,产生这种变化的动力,根本上还是源自湘琴本人的单纯、执着和勇气。陈玉珊形容女主角,“她的人生都在追星啊”,直树是校园明星,湘琴就是追星少女。能够让角色之间再现这种羁绊的,陈玉珊认为林允是天然的原湘琴。

 

“我第一次跟她见的时候,就说你真的是个傻子吧”,在陈玉珊的眼中,林允就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我觉得她的笨是真的还是假的,好真诚啊”。当电影真正开拍的时候,她又会被林允身上的真诚感动,“就是她讲原湘琴的台词,那么笨她却讲得很有自信”。

 

这份天然蠢萌,让陈玉珊对电影很有信心。

创新性:《一吻定情》的

“三板斧”改编方法论

 

事实上,在这部《一吻定情》上映之前,市面上少有电影版本。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本身就是一个难度很高很高的改编”。

 

原著漫画是一部“少女恋爱日记式”的流水账,本身的叙事节奏更适合电视剧的剧本结构。而电影则是要在短短120分钟内,呈现出五幕剧式的起承转合效果。想要在不损失故事甜度的同时适应电影化概念,这对于陈玉珊这样的新导演而言,着实是一个挑战。


 

“所以我们就更加细心地去经营这件事情的合理性”,首先陈玉珊发现,跳脱漫画就现实生活而言,直树与湘琴的故事本身“很浮夸又不合理”,两个“差距”显著的年轻人,却能完成从校园到婚纱的终极童话,这背后让观众信服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在陈玉珊看来,“江直树的妈妈,其实是架构这个世界的标准”。因为江纪子在漫画里面,“就是一个不写实的人”。她讨厌天才喜欢“笨蛋”,是因为知道只有湘琴才能带给直树快乐。也恰恰是因为有这样的妈妈“后援队”,才奠定了整个故事走向的合理性。

 

而作为整个故事的枢纽,导演最终选择了钟丽缇来饰演这个角色。陈玉珊称赞,钟丽缇身上的那种少女感,“演绎这个角色完全不会违和”。甚至还在原著的基础上,又追加了20%的夸张,就是希望在电影的呈现上,也能不脱离观众最初的期待。

 

但复刻经典并不是陈玉珊的目的,“这部电影有它自己的生命”。她坦言,《一吻定情》对原著的改编程度非常高,甚至剧情上达到了将近70%的创新,“主角人设和经典桥段不能改,因为它会有一些原著里面该有的架构在,可是它怎么发生出来的,我们统统都调整了”。

 

“恰恰是以这样的创新为前提,我们才会去选择做这件事情”,陈玉珊对娱乐独角兽强调。

 

在完成剧本电影化之后,陈玉珊开始思考影像电影化。在她看来,此时重新分析改编《一吻定情》最大的难点,实际上就在于,“故事观众已经看过100遍的事情,怎样让他看完第101遍还觉得好看。”而这就需要创作者,不停地给观众不同的刺激。

 

电影率先修改了开端,以湘琴与直树的“初见一吻”拉开帷幕,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全程用追星少女的花痴日常,作为“湘琴追爱”的模板,笑料百出的同时又贴近当下年轻观众的视角;最后则拿出一张少女心的情书,通过最真挚的告白铺设出浪漫的结尾。

 

开始这部电影的时候,陈玉珊给自己制定了三个目标:“首先,你不能让旧的人对你失望,同时又要带给他们新的惊喜。其次,是让没有看过这个故事的人,看了以后也能受到感染,从而喜欢上这样的氛围。最后,就是希望男生也来看,看完以后觉得不难看。”

 

在她看来,《一吻定情》不只是一个充满少女心的恋爱故事,更是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故事。“笨蛋追天才,我真的觉得它很励志,让你觉得说即使我们很平凡,渺小的力量也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在这个维度上在再来看《一吻定情》,它有机会实现更多。

技巧性:用套路让观众沦陷,

用真心让观众感动

 

在陈玉珊的作品中,那些刻意布置的甜蜜“小心机”,总能轻易俘获不同年龄段女性观众的心。因此很容易让人怀疑,导演自己会不会正是一个老练的“情场高手”。事实上,对于她而言,在作品中与观众“谈恋爱”,所花费的时间要更多。

 

在制作过程中,陈玉珊既是给予者,又是评判者。

 

“更多的时候,我首先把自己当成观众,以他们的视角去获得感受,日积月累就能变得专业一点”。然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让观众也能准确捕获创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在她的眼中,创作者和观众本质上就是在“谈恋爱”,想吸引观众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喂食他。


“你什么时候该给他,什么时候不要给他,给他期望就不能给他失望,让他失望三遍也要让他得到一遍。”感情中,这种甜蜜的“套路”,最容易让人沦陷。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陈玉珊深谙这样的道理,“你不能次次满足他,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且不容易得到高潮”。开始都会设定一段,很难在一起的爱情,但越是这样才越有看头。“观众就一定会想说,我看你们要怎么样在一起,你(创作者)还有什么把戏。”

 

通常在这个时候,编剧的第一手观众,都是陈玉珊本人。“只要是我看过的把戏,我就一定要求退稿。”因为她是在内心深处,要给观众一个答案的人。“当我已经推翻你第18种可能,那我就要想第19种可能”,即舍弃原来的逻辑,从头想出新的东西。

 

这正是陈玉珊对待创作的态度,“不停地推翻自己,再建设自己,再推翻自己,再建设自己,其实这是一个蛮痛苦的过程”。

 

有时候实在是想不出来了,陈玉珊还会自己黑自己。通常你会直接在作品里看到,主角一脸嫌弃地跑出来说,这么老梗的事情,还有人在演啊?“在他骂你之前,你先骂你自己,他就原谅你了”,她的经验是,“一定要把你的观众当成很聪明的人在对待”。

 

感情当中,真正制胜的其实永远是真诚。

 

回忆过去走过的路,陈玉珊感慨十足,“我最初拍偶像剧的时候就已经结婚了,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戏剧是一个非常抚慰人心的东西,在婚姻里得不到的在戏里面都可以继续得到。但前提你还是要对爱情有那种憧憬吧,这种感觉哪怕你到了80岁都一定要有。”

 

“我有一次非常记得,林志颖在我面前唱‘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的回忆’,我当下回到19岁还是18岁的时候,我觉得那个就是少女心,这有什么不好的”。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